信用关系国际化发展使得信用评级机构成为全球经济金融的重要参与者。今年3月29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的意见》,提出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信用评级机构。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又刊发了《全面推动北京征信体系高质量发展促进形成新发展格局行动方案》,旨在进一步落实前述精神,彰显重要意义。
迫切需求
(一)信用评级机构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国家竞争力是一个有机系统,在不同的时期包括不同的关键影响因素。由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短板会削弱国家竞争力的结构和功能,其整体涌现效应也会受到限制。信用评级机构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基础,其功能变化深刻影响国家竞争优势的强弱。
经过多年深耕,国际三大评级机构已占据全球绝大部分的评级市场份额,拥有了较强的全球评级话语权地位。而我国国际交流在不断加强,信用评级机构的国际竞争力需要快速提升,要与我国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债券市场的国际地位相匹配,也要与我国经济发展和日益增长的全球影响力相适应。
(二)信用评级机构国际竞争力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金融安全的重要工具。信用评级机构不应成为损害任何国家利益的金融工具。但国际上影响评级行为的事例,已不胜枚举。俄乌冲突中,美欧等国对俄罗斯进行了全方位的金融制裁,国际三大评级机构都将俄罗斯主权债券信用评级下调至垃圾级,并撤销了对俄罗斯和俄罗斯实体的评级,对其发展产生了重大冲击。
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为牢固掌握自身发展权,从维护国家金融安全与主权的整体及全局的战略高度,需确保信用评级国家主导权。但全球信用体系的建立,要基于信用评级声誉,需要多年不断坚持探索与创新,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信用评级机构是当前的必然要求。
路径探索
(一)信用评级机构国际竞争力的生成路径。信用评级的经验属性决定了信用评级机构必须经由大量技术支持的准确性实践获得声誉资本。如随本国货币和企业的国际化及品牌发展,加之获得政府及行业组织制度确认,会进一步质变形成影响力。
信用评级机构的国际声誉基于评级公信力。要建立起声誉资本的外溢渠道,可以采用先求机构做强的方法,即通过人民币国际化流动和国内企业的全球化布局、政府支持及跨境信用服务的合作互认与制度化授权等,促进国内技术先进、声誉良好、治理规范的信用评级机构实施国际化战略,在一些业务领域上形成国际化评级服务能力,获得国际市场准入资格,加大提升评级公信认可度,引发国际市场渐变。
(二)信用评级机构国际竞争力的强化路径。随着以上权威认可产生的外力支持效果逐渐明显,可随之采取一些强化方式,以促进国际评级体系改革,推动稳定的自主可控根植。主要是拓展多层次的信用评级体系,弥补现行国际评级中的缺陷,将国际新场域理念与规则内化为市场参与者自身的价值系统与行为逻辑模式,并据此指导其市场行为,形成国际评级权威及提升国家竞争力。
在数字化经济时代,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以及绿色低碳促进新型信用评级理念创新。在新技术弱化不确定性的同时,判断的艺术性依然需要,主客观并存也要求不断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科技创新投入、人力资源的专业素养,以此满足境外投资信用风险揭示需求,跨国评级作业能力及影响力潜移默化,获取大多数参与者的信任,在赋予信用评级机构的国际业界权威合法性过程中,产生维护自觉。
相关建议
(一)国家规划支持方面。政府的信任与授权是国际影响力生成的关键。在加快培育我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政府应积极规划,推动跨境信用评级合作互认,构建行业良性竞争机制,培育行业发展良好氛围。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与宏观统筹。建议将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规划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体系,确定行业转型升级路径和国际化实施目标,制定信用评级发展支持政策,加强国际评级体系建设,鼓励和重视培养国际化人才,营造良好的培育支持环境,促进把握国际化发展机遇,推动我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发展。
二是探索建立国家间及区域性信用评级合作机制。建立国际信用评级合作机制,推动国际合作中的信用评级结果互认。强化多种制度手段,为各方开展跨境信用评级提供支持。鼓励与国家间及机构间的共建持续交流机制。在合作紧密区域,可建立制度保障体系,加强监管合作,成立官方合作组织及非官方平台,鼓励创新,提高整体影响力。
三是优化信用评级竞争与监管机制建设。信用评级行业的适度竞争及模式有助于提高信用评级质量。应借鉴国外经验,完善双评级制度和兼存投资者付费模式的多重评级制度,发挥交叉验证作用。可进一步推动中资企业境外融资时使用本土评级机构信用评级的措施执行。同时应不断完善监管体系,注重公共性要求的治理优化,增强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
(二)信用评级机构壮大方面。依据行业发展的特定形势、自身特点要求,我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可在本土范围积极积累良好的技术、声誉与市场权威,促进影响力外溢和惯习根植,推动境外认可。
一是创新国际化发展战略。我国本土信用评级机构对国内信用发展的认识更有优势,可在特定领域培育声誉做强,并逐渐外溢。应不断顺应改革开放和金融行业国际化趋势,完善升级国际化发展战略,设定合理的发展目标与步骤措施,把握国际化节奏,构建适合国际市场的信用评级标准,提升国际评级技术和服务能力,促进形成本土信用评级国际品牌。
二是抓住国际化发展机遇。随着国际支付体系演变、对外投资持续增长以及中资机构全球化发展,境外多元化需求将会凸显,应抓住机遇,维护中资企业国际融资安全和稳定。鼓励为中资企业国际融资提供更为精准的评级产品。同时随着跨境评级服务制度保障的完善,应充分利用官方协议,满足区域合作的需求,促进国际间的信任与接受。
三是有效落实境外评级市场进入策略。有效获得市场准入资格并符合监管及行业组织要求是信用评级机构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环节。应鼓励制定可行的国际化分时期进入策略。可根据自身发展要求,不需设立境外运营组织,直接申请境外监管机构认证,获得执业认可;也可根据市场监管和开放情况,通过设立境外机构或收购等方式间接获得境外信用评级市场资质。
四是持续加强境外投资者服务工作。提升在国际投资者中的知名度是惯习根植的有效方式。应适合国际评级市场的不同要求,鼓励重视境外不同投资者服务工作的特点,配合官方渠道,展示我国信用评级理念和技术,使国际投资者了解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优势,以满足其多元化的信用风险揭示和资产配置需求,加强传播力。
作者:邢军 远东资信评估有限公司名誉董事长